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地形學及實習
GEOMORPHOLOGY AND LAB. 
開課學期
97-1 
授課對象
理學院  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俊全 
課號
Geog2001 
課程識別碼
208 214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地理305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6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簡介:
本課程討論地表各種型態和作用力的關係,並討論各種小地形的特徵,使學習者明白地形的演化與作用力之關係。
授課方式
演講
課程大綱
周數 課程大綱
一 地形學的發展-
1. 地形學的發展現況
2. 地形學的基本概念
3. 地形學的應用及展望
4. 地形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

二、三週 構造運動與構造地形-
1. 地表之內營力作用
2. 板塊運動系統
3. 造山與 碰撞作用
4. 各板塊之分布
5. 斷層與 褶皺
6. 地震與 災害
7. 結論

四週、風化與侵蝕(8/10)
實習: 岩石的鑑定
五、六週 河川地形及作用-
1. 河川特徵
2. 逕流與 輸沙之關係
3. 差異侵蝕
4. 河川之侵蝕、搬運堆積作用
5. 河川水系
6. 洪水頻率及洪水之整治
7.河川地形演化

七、八週 海岸地形及作用-
1. 海水作用的特徵
2. 海岸地形的分類:侵蝕與堆積地形
3. 海階的意義及其調查
4. 近岸地帶之剖面與採樣
九週 期中考(12/11)
十週 喀斯特地形及作用(19/11)
實習重點:喀斯特地形的判讀
十一週 西部海岸與丘陵野外實習(25-26/11)
重點:地圖判讀、海岸侵蝕地形、野外定位(GPS)

十二週 乾燥與風成地形-
1. 風的作用力及作用方式
2. 風蝕作用與風積作用
3. 風蝕地形與風積地形之特徵
4. 風蝕地形與風積地形之分類
5. 風成地形之發育
6. 風成地形之自然災害

乾燥地形-
1. 乾燥地形形成之因子
2. 乾燥地之地表作用方式及介質
3. 乾燥地形之分類
4. 乾燥地形之發育及其地形特徵
5. 乾燥地形之自然災害

十三週 冰河地形及作用-
1. 冰河的生成方式
2. 冰河的分佈位置
3. 冰河的移動與作用方式
4. 冰河的分類
5. 冰河地形的演化
6. 冰河期與冰河消長之關係
7. 台灣有無冰河地形?

十四週 火山地形及作用-
1. 火山活動及其分布
2. 火山作用的方式
3. 火山的分類
4. 火山的組成物質
5. 火山所造成之災害及其防治
6. 地熱資源
7. 火山地形實習

十五、十六週 應用地形學-
1. 應用地形學的重要性及範疇
2. 應用地形學的個案分析
十七週 野外實習(7/1)
實習重點:火山作用與火山地形的判讀
十八週(14/1) 期末考
 

課程目標
1.熟習地表的各種組成物質及其產生的地形特性。
2.熟習地表的各種作用力及其造成地形演化的方式。
3.了解地形學的特性及其應用。
4.能瞭解世界主要地形區的差異及其特性。
 
課程要求
1.本學期中,將安排兩次野外實習。第一次為西部海岸與丘陵,第二次為火山地形與應用地形。時間及行程另行安排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1.Chorley R.J., Schumm, S.A. and Sugden,D.E. (1984)
Geomorphology, New York: Methuen & Co, 605p.
2.Summerfield,M.A. (1991) Global Geomorphology, New York: John
Wiley & Sons, 537p.
3.王鑫(1988) 地形學,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356p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